作者丨David Linthicum
编译丨诺亚
出品 | 51CTO技术栈(微信号:blog51cto)
无服务器技术在云技术领域正逐渐失去其相关性,并且看起来即将淡出人们的视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能从这次技术演变中学到什么?”
回想十多年前,当无服务器计算作为一种全新的云计算模式首次亮相时,它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让我们摆脱了繁琐的计算与存储配置任务。简而言之,所有这些配置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一到运行时刻,一切便水到渠成。乍一看,这似乎算不上一场技术革命,更像是一种自然演进。毕竟,在此之前,PaaS(平台即服务)系统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预演了这种自动化的计算方式。
我想起那时候,很多人怂恿我,跟着大伙儿一起炒热点,把我的云计算播客主题转向无服务器计算,马力全开地聊这个话题。但在云技术圈子里摸爬滚打多年,我逐渐明白,无服务器计算其实会以一种更为深远、更为策略性的方式影响我们的行业。当初有些人把它捧上天,说这是技术的“二次革命”,现在看来,那确实有点言过其实、过于天真了。
如今,在日新月异的云技术市场里,无服务器云计算技术正悄悄地被一波又一波的新兴趋势和技术所取代。想当年,它凭借简化基础设施管理与提供出色可扩展性的承诺而备受赞誉。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更新颖的趋势和技术抢占了聚光灯下的位置,无服务器计算也被推到了边缘。
每当我看到有人对技术界的这类演变感到诧异时,总是感到意外。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当我提出疑问,为何这种变迁会让人如此措手不及时,竟然会招来不少情绪激愤的回应。要知道,在商界,变化是永恒的主题;在科技领域,创新成果要么光芒四射,引领潮流,要么黯然失色,默默无闻。遗憾的是,对于那些笃信无服务器技术的铁杆粉丝来说,他们心目中的技术明星最终没能逃脱被归类于后者——那些未能激起太大波澜的创新。
1.走向边缘化:新兴云计算范式的挑战
随着时间流逝,无服务器计算这个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起初,它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模型,让开发者能够在不需要亲自设置或维护服务器的情况下,就能直接运行代码。然而,后来这个术语被广泛运用到多种服务中,而这些服务实际上并未严格遵循无服务器计算的原始定义。这种过度宽泛的使用,使得原本清晰的概念边界变得模糊,令人感到困惑不已。
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专注于无服务器计算的功能特性。无服务器计算的核心元素——敏捷性、成本效益以及快速部署和扩展应用的能力——依旧具备价值。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这些特性如何有助于实现业务目标,而不是过分拘泥于具体使用的技术细节。
随着边缘计算和微云等新兴云计算模式的崛起,无服务器技术将继续淡出人们的视线。这些新范式带来了更加精准的解决方案,它们摒弃了无服务器计算那种“一刀切”的通用方式,转而采取定制化策略,以更好地满足特定业务场景下的独特需求。
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也在重塑行业格局。为了跟上这一趋势,云服务供应商正在全力以赴地研发AI驱动的解决方案。这类方案往往要求高度专业化的计算资源以及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而这恰恰是传统无服务器架构难以持续提供的。随着企业对AI应用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那些更稳定、更易于预测的传统解决方案开始取代无服务器模式,成为企业构建云基础设施的首选。
泛在计算,即把计算能力嵌入日常物品中的理念,正加速推动着行业变革。它强调在各种设备上实现即时、低延迟的数据处理,这是传统无服务器架构难以长期稳定保证的性能。随着我们迈向一个更加集成和无所不在的计算世界,无服务器模式的局限性愈发明显,其在技术领域的地位也因此受到了进一步挑战。
2.企业需要在意的是:找到最适合业务需求的技术栈
无服务器云技术的持续演变正在给企业带来深刻的变革提示。随着边缘计算、微云以及AI驱动的解决方案等新兴技术逐步占据主导,传统无服务器模式的重要性正在减弱。企业因此需要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技术策略,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尤其在AI日益普及和泛在计算成为主流的背景下,企业必须投资于专业的计算资源,并创新应用设计,这样才能保持竞争力,并探索与客户互动的新途径。
对于那些盲目追随云技术潮流的企业,我总是抱有担忧。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找到最适合业务需求的技术栈,无论是否基于云。无服务器计算的确对企业的技术决策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有限。若你过于纠结于无服务器技术影响力的减退,很可能忽视了更紧迫、更核心的问题,这才是需要你立即着手解决的。
参考链接:https://www.infoworld.com/article/3715605/serverless-cloud-technology-fades-away.html